微信扫码登录

使用验证码登录

PKVPK竞赛网 首页 综合课 家 长 查看内容

好的家庭教育源于给孩子“有限选择”

2021-8-22 11:58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63| 评论: 0

摘要: 一天晚上,我出门遛圈,儿子让我帮他买杯饮料。 我问他要哪种,可乐的还是橙汁的。 儿子有点犹豫:“都行。” 我说:“别都行啊,你想喝哪种,确定一下。” 他想了想,说:“那就买可乐吧。” 我说:“好 ...
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一天晚上,我出门遛圈,儿子让我帮他买杯饮料。

        我问他要哪种,可乐的还是橙汁的。

        儿子有点犹豫:“都行。”

        我说:“别都行啊,你想喝哪种,确定一下。”

        他想了想,说:“那就买可乐吧。”

        我说:“好。”

        这是一段很日常的对话,不是吗?

        但是你看完下面这个心理学实验的时候,你就会明白,这样的日常对话中却蕴含着用心良苦。

        这是一个关于“选择”的实验

        他们把养老院里的老人分成两组,以微妙的区别对待他们。

        他们告诉A组的老人:

        1. 你可以自己决定房间的布置,是保持原样,还是怎么改动,都可以,请告诉工作人员你想怎么安排,我们会帮你做到。

        2. 工作人员问老人:“是否想要一盆绿植?如果想要,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。”所有的老人都给自己选择了一种绿植。工作人员告诉老人:“现在,这些绿植是你的了,请你照顾好它。”

        3. 过两天我们要放一场电影,如果你想看的话,请选择是周四看还是周五看。

        对B组的老人,他们是这么说的:

        1. 我们希望你在房间里住得舒适,我们也将尽全力在各个方面帮助你们,比如房间的布置,我们都为你安排好了,希望你能满意。

        2. (给每人发了一棵绿植)这些绿植就是你的了,工作人员会每天替你给绿植浇水并照顾它们。

        3. 周四、周五我们会放一场电影,稍后会通知你安排在哪一天去看。

        发现这其中的差别了吗?
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 A组老人拥有更多的选择权,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掌控。而B组老人则是由养老院代他们做出大部分决策,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缺少控制感。

        三个星期后,心理学家对这些老人和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问卷。结果显示:A组老人感觉更快乐,也更富有活力,机敏性和社交能力明显高于B组老人。

        这个结果也印证了心理学家的观点:选择权、控制感和胜任感可以让人变得更积极乐观,更有责任感,更有助于身心的健康。对于老年人来说,还可以延缓衰老。

        给父母和孩子赋权

        这个实验是不是让你有所思考?
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 最直接的启发,就是我们该如何对待已步入老年的父母。我们通常认为孝敬父母,就是让他们不操心、少干活,跳跳舞、打打牌,“游手好闲”地颐养天年。

        其实,在适当的范围内,给他们安排一些事情做,或者请他们为我们帮帮忙、出出主意,反倒对他们是有益的。

        他们会觉得,自己还是有用的,还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,也由此和社会发生更多的连接,这些都有助于延缓身体和心理上的衰老。

        其次,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教育孩子的方法。

        实验中,对待B组老人的做法,是不是像极了父母对孩子的做法?事无巨细,大到上什么兴趣班,小到几点睡觉、选什么口味的冰激凌,往往都是我们给孩子安排好了,他只需要接受就行。
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 结果呢?孩子丧失了对自己生活的选择权、控制权,就会有挫败感,要么不配合,要么投降顺从——不管哪种,都会导致层出不穷的问题。

        对选择权和掌控感的需要是每个人的天性。“我”选择,我的生活“我”做主——如果主语不是“我”了,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?

        所以,当孩子的问题让我们感到焦头烂额,不知所措,我们需要做的,只是把属于孩子的选择权还给孩子,让他学会为自己的生活做决定。

        就像文章开头的那段日常对话。

        孩子习惯于说“随便、都行”,在和同伴的相处中,也是经常处于跟从的角色,这和我们之前的教养方式有关系。

        让孩子从每一件小事做起,练习自己做决定,明确自己的心意。

        给孩子有限的选择

        

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 儿子有口无心地答应着,迟迟不行动,直到我发火吼他,才不情不愿地去洗漱。——相信这样的场景父母们再熟悉不过

        运用了正面管教的方法,然而,发生的却是另一个版本。

        家长:我知道你不愿意去洗漱,还想玩一会儿,同时,你是打算再玩5分钟去洗漱,还是玩10分钟再去洗漱?

        孩子想了想:“那我再玩9分钟吧。”

        家长立刻同意:“好的。”

        9分钟一到,家长提醒孩子。虽然孩子有点不情愿,但还是去洗漱了。

        整个过程,没有再费口舌。

        以往,都是家长替孩子做决定,由家长来安排孩子的生活作息时间,几点睡觉,几点洗漱,他被动地接受或者抗拒。

        这次,家长把选择权给了孩子,孩子由此意识到,洗漱睡觉是他自己的事。孩子再也没有和家长继续纠缠要不要洗漱的问题,而是开始思考怎么安排玩和洗漱这两件事,并自己做出了决定。

        让孩子通过选择学会做自己

        给孩子“赋权”,让孩子自己做选择,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,更重要的是,可以塑造孩子积极主动、自信笃定、有责任感的好品质。
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 通过一次次选择的好处在于:就是这一次次的选择,造就了一个有担当、自信、积极主动的孩子。

        即使选择错了,也可以从错误中吸取经验。撞一下南墙,就知道头有多疼了。这样的人生体验,要比妈妈絮絮叨叨说一百遍管用得多。

        人本主义认为:“自己”是一个人过去所有生命体验的总和。

        假如一个人过去的生命体验都是“被动”参与的,或者是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的,那么他就会感觉没有在做自己。
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 让孩子做自己很难

        迷茫、焦虑、随大流,又将这一切传递给下一代,妄图以己之“昏昏”让孩子“昭昭”。

        所以,说来说去,你终归需要想清楚这两个问题:

        你,希望孩子做自己吗?

        你,相信孩子能做好吗?


分享到:
上一篇:优秀的孩子,其实都是父母“陪”出来的!下一篇:小升初语文跟得上,4个习惯需养成
相关分类
  • 孩子明明天天在学习,为什么成绩不好?原因及解决方案

    孩子明明天天在学习,为什么成绩不好?原因

    5 人关注

  • 你信不信,小升初这几件事没抓好,到初中每晚都得熬夜到十二点! ...

    你信不信,小升初这几件事没抓好,到初中每

    10 人关注

  • 每日技巧分享:一年级上册数学母题解题大招

    每日技巧分享:一年级上册数学母题解题大招

    15 人关注

  • 老教师梳理:一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母题分类训练,举一反三必练 ...

    老教师梳理:一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母题分类

    11 人关注

  • 一年级数学怎么抓成绩?数学主要培养孩子哪些能力

    一年级数学怎么抓成绩?数学主要培养孩子哪

    9 人关注

  • 为什么初二是中学阶段最关键的一年?

    为什么初二是中学阶段最关键的一年?

    10 人关注

  • 数学老师: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(核心母题),吃透赢在起跑线 ... ...

    数学老师: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(核心母题)

    12 人关注

  • 一年级数学期末重点总复习,直击考点

    一年级数学期末重点总复习,直击考点

    18 人关注

  • 一年级数学上册必考,吃透8道应用题母题,95分以上没问题

    一年级数学上册必考,吃透8道应用题母题,9

    14 人关注

  • 一年级数学12大母题攻略

    一年级数学12大母题攻略

    23 人关注

客服热线
137-1807-5123 周一至周日:09:00 - 21:00
公司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8号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2楼

PKVPK是一个服务学生群体,集文化、体育、思想赛事为一体的互联网平台,专注于激发孩子们在文化、体育、思想领域学习的内驱力,帮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学霸!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PKVPK竞赛网 ( 京ICP备17030914号-1 )

GMT+8, 2025-5-11 20:47 , Processed in 0.086401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