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双减”之后,培训机构陷入了困境。我一位朋友,前年和别人合伙加盟了一家知名培训机构,租了三百多平方的场地,仅装修费就花了70多万元。 去年疫情有大半年没营业,今年刚经营了半年又遇到“双减”,双休日不能开展学科类培训,真的是有苦难言。为了“活下去”,只好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晚上开设奥数、珠心算等课程。 这家机构的奥数培训很有名气,之前招生都要考试筛选,分数不达标的孩子不收。现在经营困难,标准已大大降低。 前天在楼道里碰到一位邻居,闲谈中得知,他的孩子已经报名参加了这家机构的奥数培训班。 邻居的孩子七岁多,今年读小学二年级。他沾沾自喜地说,孩子学习上非常自觉,但数学成绩总是上不去,现在进了奥数班,应该会有很大的帮助。 我不好说什么,以他孩子目前的数学能力,上奥数班是很吃力的。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上不去,如果不是智力明显偏低,一般是欠缺数学思维,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。让孩子去学更难的奥数,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,效果适得其反,搞不好还会摧坏孩子的数学思维。 大多数孩子欠缺数学思维,这跟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思维习惯有关。中国人历来讲究中庸之道,凡事过得去就行,“难得糊涂”最好,不必穷根究底。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,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很有用,但在科学研究领域却是极大的障碍。 科学研究就是要穷究事物的本质,要对现有的条件进行精确量化,要理清事物之间复杂的关联,数学思维就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底层思考方式。 所以东方文化熏陶下的孩子,特别需要培养数学思维。发展数学思维最佳的年龄段是4-8岁,家长在这个阶段坚持对孩子进行数学思维训练,孩子将终生受益。今后学习起数学来也顺风顺水,容易得多。 那么,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呢?最好的方法是结合生活实际,设计出活泼有趣的学习活动,引导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用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 以现在颇为流行的数独游戏为例,年龄小的孩子对数字不敏感,如果将数字替换为水果图形,就能调动孩子参与的兴趣。成功过关固然能获得成就感,但有父母参与的对抗比赛,更能让孩子从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。 再以空间逻辑能力训练为例,通过观察一个三维图形,计算出有多少个正方体,是小学三年级的课本内容,很多小朋友感到困难,算不出隐藏的正方体。但如果配合折纸活动,瞬间就有了空间感,问题迎刃而解。 还有数感计算,通过“数字找不同”“舒尔特方格”“数感游戏”等生动有趣的形式,也能更快地培养孩子的数感和计算能力。 |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