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字经》有云:养不教,父之过;教不严,师之惰。 在当今社会,想要培养一个聪明优秀的孩子并不容易。人人都想赢在起跑线上,结局就是大家都站在起跑线上,从第一名到第一万名,你推我搡,浩浩荡荡,都想争得个前三甲来。 然而,学习最重要的并非是先天智商,而是如同《三字经》中所说,父母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,也是最关键的一任。无论是做人的品行道理,还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,孩子都要从家长那里获得,当然,还有最为重要的家庭环境。 不久前,我前往省重点中学参加一场教师讲座,主讲人便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班主任。对方说起自己从教二十多年的经验时,表示早已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,想要自己班上排名前三的学生大多具备以下共同点,家长也一起来看下吧。 优等生背后的家长共同点 班主任表示,如果说孩子的聪明才智占据成功的一半的话,那另外一半就要由孩子家长担负起责任。在她的班上,但凡学习前三名的孩子,背后大多站着以下类型的父母: ①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 “我本身是想说家庭氛围非常生动有趣的,但结合现实发现,并非所有家长都性格开朗。”班主任边说边回想过去,最终得出结论:互相尊重才是学生家长的共同点。 根据班主任的描述,无论是几十年前还是近些年,在班上排名前三的孩子从来都不畏惧请家长,无论是成绩进步还是下滑。每次开家长会,学生家长都能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,哪怕是退步了,班主任也几乎看不到家长的情绪失控。 于是,班主任得出了一个结论,家庭氛围决定孩子的成长环境。而一个家庭成员互相尊重的成长环境,便是孩子成才的第一步,也是将来成功的基石。 ②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“没有一个优等生是受制于父母的。”这是班主任对我强调的一句话,很多家长误以为学习好的孩子都是读书木偶,对家长言听计从,事实却相反,学习越好的孩子越独立。 班主任说,但凡能长期保持在班上前三的孩子,目标早已不局限在狭小的班级内,而是转移到了年级排名上。而孩子们的野心就来自家长从小的培养和训练,尤其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。 “为什么他们学习成绩好?是因为从小明白学习是自己的,不是为他人学的。”想让孩子明白这一道理,就需要家长的放手。只有成长过程中从未被束手束脚,孩子才能自行摸索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,并养成自觉的良好学习习惯。 因此,家长千万不要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打扰孩子的学习,免得孩子缺乏自学的能力,而这一能力会直接决定孩子中学时期的学习成绩。 ③言传身教的学习气氛 “别不信,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也是孩子最好的学生。” 班主任给我讲述了这么一个案例,大概在十年前,班上出现了一位冰雪聪明的小女孩,奈何就是不肯好好学习,上课总是跟老师对着干。在发现孩子“抬杠”的角度相当新颖后,班主任终于找上了对方的家长,双方合谋要把小女孩“拐”上正道。 而他们采用的方法,便是家长变成“学生”,让小女孩当“老师”,每天放学回家把课程复述一遍,美名其曰“爸爸妈妈也想学”,这一招让小女孩的成绩一飞冲天,直接打入了年级前十,自然也是班里的前三名。 从那时起,班主任就明白,一个学习气氛浓厚的家庭氛围远比学校更重要,只要父母能够言传身教,主动放下手机与孩子一起学习,哪怕只是坐旁边看几本书,也能带来极强的引导效果,孩子的学习动力自然大幅度增加了。 家长具体该怎么做? 看完上述内容,有些家长估计依然一头雾水,道理都懂,就是在具体操作上让人迷惑。那么,我就来为大家总结一下几个基本的操作,看看你能做到几个? 放下手机,陪伴孩子一起阅读或者学习;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不休; 鼓励孩子独立自主,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打扰他,包括端茶倒水; 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,制定一天的学习时间表。 以上这些,大家是否能够全部做到呢?只要坚持的时间长,相信不到两个月就会出现明显的效果了。家长快去试试看吧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