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能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这样一条规律: 一年级的成绩,决定三年级的分数;三年级的分数,反映高考的水平。 一年级是道坎,二年级是个坡,三年级是座峰! 抓好小学前三年,比之后苦抓10年更有用,这篇文章请老师务必转给低年级的家长读一读! 01 一年级高分是假象,其中有很大“水分”。一年级学习的知识内容较少,加上许多孩子早已开始学龄前教育,似乎不用怎么努力,轻轻松松就能考100分。 但其实对于一年级来说,高分知识假象,题目简单、不考阅读和作文、数学也只是简单的加减法,换个大班的孩子来考试也能得高分。 那么一年级的孩子最需要做的就是把“地基”打牢,为二三年级做好准备。 一年级孩子的思维模式还和幼儿园比较相近,爱玩,不懂学习。 家长就需要帮助他们“拗正”这样的思想,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,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。 其实一年级的孩子很好“哄”,好奇心就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最大突破口。 采用一些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爱上学习,例如可以让他当小老师,以“过家家”的方式将当日所学习的知识“教”给父母等等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,这样的方式不会对他们造成太大的压力,也能让他顺利地从幼儿园的“玩”过渡到小学的“学”。 同时,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、耐心也比较差,想要将书本的内容全部吸收进去比较难。因此,还需要培养他们“读书”的习惯。 最好的“读书”方式就是读五遍! 第一遍:让孩子读准每个字的发音,此时最好让孩子采用“指读”的方式; 第二遍:让孩子将课文内容读“顺”,读“生词”也不会磕磕绊绊; 第三遍:让孩子读通课文内容,就算合上书本也能说出大概有哪些内容; 第四遍和第五遍:就能够逐渐记住课文的内容,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做到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”,部分记忆力好的也能将课文内容背得七七八八了。 在一年级就养成了“读五遍”的阅读习惯,那么孩子在日后考试读题目时,就不容易犯粗心大意的毛病了。 02 升到二年级,不少家长发现,孩子的“满分优势”没了,分数总在95分上下徘徊。分析试卷时才发现,语文容易在看图说话上被扣分,数学则直接暴露出孩子的“粗心”。二年级是“纠错”的关键时期,也是狠抓习惯的关键时期。 在这一年里,大人付出得多,孩子也能收获得多。 如果说一年级是习惯的“开始”,那么二年级就是习惯的“巩固”阶段,家长需趁热打铁。 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,仅靠一年级的几个月是不可能让习惯完全成型的,因此二年级还得继续。 孩子上了二年级,面对比一年级多了一倍的作业量,会开始出现写作业磨蹭的现象,因此家长还需要教会孩子如何有计划地学习。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一句话: 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,提高学习效率,才会成功。只有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,才能有半小时玩的时间; 帮助孩子把作业拆分,循序渐进地让他们完成,无形之中减轻他们的压力; 每天饭后,花几十分钟帮助孩子梳理当天所学的知识,让他快速进入作业时间; 给孩子定好细致的目标,让他把繁重的课业压力转化为动力…… 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有很多,家长们可以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尝试。 另外,二年级的孩子在培养习惯上要比一年级容易很多,因为他们已经逐渐懂得何为学习,因此在这一年里可以加大对他们好习惯的培养,为接下去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。 二年级可以培养的习惯包括有:
在这一年内尽可能多地去配合老师的教育,孩子会展现出他最好的学习状态。 03 在教育界有句谚语是这么说的: 一二年级相差不大,三四年级两极分化,五六年级天上地下!不少家长也吐槽道: 孩子在一二年级的时候,学习非常轻松,就算考不了满分,也能考个95分96分,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; 可自从升上了三年级,好像一下子对学习没有兴趣了,考试也难再上90分了!其实这个情况就是非常典型的“三年级现象”,孩子到了三年级,不仅成绩会出现滑坡,各方面的表现也都慢慢变差,也开始学会偷懒。 那么为什么到了三年级起,学习就变得这么困难? 一二年级的学习是以“形象思维”为主,例如看图说话,有图有话,只需要将看到的描述出来就行;
分享到:
上一篇:妈妈,不要对我发火下一篇:培养孩子自律,最忌讳这两点
最新评论PKVPK是一个服务学生群体,集文化、体育、思想赛事为一体的互联网平台,专注于激发孩子们在文化、体育、思想领域学习的内驱力,帮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学霸! Powered by Discuz! X3.5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GMT+8, 2025-5-10 06:20 , Processed in 0.125922 second(s), 20 queries 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