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一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表明,中国高中生受父亲的影响是最大的,远超父亲在日韩国家高中生心中影响力的占比。这也意味着,对于中国学生而言,父亲是影响他们人生观的主要人物。
很多学生都有这种感受:即使完成了学业找到了工作,觉得自己长大了,有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了。可惜的是,这种自信与掌控感,在遇到父亲的时候,常常会彻底瓦解。学生会发现无法与父亲沟通,在对未来的选择上有着无法调解的分歧,甚至在聊天时,都无法直视他的眼睛。 父亲的格局,可能影响孩子的后半生 孩子对父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,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。孩子会下意识地去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。在心智成熟之后,会努力去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。 虎父无犬子,曾纪泽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。在慈禧垂帘听政期间,新疆发生内乱时,沙俄趁机侵入。清政府为了平息战争,派出使者前去谈判,可是没想到的是,使者为了交差竟然擅自与俄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。 慈禧太后为了面子竟然选择容忍,但迫于压力她还是派出了另一个大臣出使俄国。那位大臣就是曾国藩之子曾纪泽。面对俄国人的胡搅蛮缠,曾纪泽分毫不让,据理力争。 最终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,抓住了俄国人的小辫子,让俄国代表连连败退。让如今的伊犁5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。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。母亲在教育方面看重的是细节,而父亲则更注重学生的整体和方向的教育。 心理学研究发现,父亲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,有些作用甚至是母亲无法替代的。学生的个性发展,父亲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男性通常具有独立坚强和敢于冒险的个性特征。 有机会经常与父亲交往的学生,通常人际关系融洽、做事情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开放、并且具有冒险精神,勇于挑战。 没有教不会的孩子,只有不会教的爸爸 有一位网友,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与父亲的故事。记忆中的父亲总是很忙,每天总是天没亮就去上班了,天还没亮的时候回家,经常要加班到深夜。不懂事的他总是抱怨,为什么家里总是看不见爸爸,他为什么总是不回家。 到了青春期,其他同学开始变得叛逆,自己也应该变得叛逆不听话。于是在初中时,他经常逃学去网吧打游戏上网。一次,在逃课上网时,被加班刚刚回家的父亲逮个正着。 带他回家之后,父亲并没有打他或者是对他进行说教,只给他倒了一杯水,然后对他说:“养不教,父之过。你变成这样,问题都出在我的身上,从明天开始我来接送你上学。” 第二天,这位父亲就辞去了干了20年的工作,找了一个工作时间相对弹性的新工作。他更改了自己的作息,每日早起为儿子做早餐,并且陪伴他读书学习。 在周末时,父亲有时会花掉自己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工资带他到各地旅游,开阔视野。每次犯下错误,父亲都会温柔地对他劝导,告诉他应该怎样做。父亲的关怀让这位网友感到了春风般的温暖,最终在他的努力和父亲的期望下,他考入了一所国内知名的重点大学。 父亲应如何与青少年学生相处 当一位父亲容易,但当一位尽责的好父亲却并不轻松。尤其是面对青春期的学生,与他们的沟通就更加难。作为父亲与青少年的学生相处,应该注意引导。 例如每个周末都与学生有一次谈心,了解一下他们在学校内发生的事情,可以是学习方面也可以是交友方面的事情。与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,不要摆太多的架子,那样威严感是有了,可是距离感也随之而来。 父亲也可以在一段时间结束后,组织一场家庭旅行,让青少年参与某项计划,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。例如,去某座城市自驾游,不妨可以让学生来决定,其中某一天的安排,有不妥的地方,家长可以在旁边提出建议。 对于孩子的许多想法,父亲应表示支持,而不是扼杀他们的想象。例如孩子播种种子,想要长出新芽,父亲应适当给予鼓励,并表扬孩子热爱大自然,而不是贬低孩子是异想天开。 母亲对学生的影响虽然是很大的,但是父亲的言传身教会影响学生的一生,所以不要让自己的学生缺乏父爱,做一个好父亲就从内心觉醒的那一刻开始。 |